企業文化
第二课:弟子规(悌)
2011-06-11

第二课、各位同仁各位兄弟姐妹们,大家上午好!   2011-6-11  14:00大连六中

上节课我们讲了‘孝’,孝在一个人的德性中极为重要。先做到孝,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子女。其次要做到‘悌’,即‘长幼有序’。对年长者或长辈、上级要礼貌恭敬。一个人的道德、学问,会从孝和敬中不断得到提升,从行为中不断流露出来。大家都希望自己幸福,做家长的更希望孩子幸福,为孩子付出都是无怨无悔。可如果你没教给孩子懂得‘孝、悌’,这个孩子狂妄自大,出了社会会受到他人的尊敬吗?他的人生会幸福吗?

‘幸福’的‘福’字是一件衣服一口田,也就是够吃够穿足矣,‘知足常乐’。要教育孩子怎样立足于社会,怎样成为受人尊敬的人。很多人喜欢给小孩过大寿,岂不知却折杀了孩子的寿命,他何德何能承受如此隆重的恭敬?

通常人们愿说‘这个人真差劲,没大没小’,没大没小就是不懂得‘悌’。做家长的一定要对子女从小就进行孝悌教育,如子女在家不懂礼貌没大没小,在单位不懂得尊敬长辈和上司,绝不会受到他人的尊敬。有时大家评价这个人‘真懂事,懂得大小’,就是悌做得好,这一定与家长的教育有关。

我孩子小时,家里每次来人我都提醒他问‘叔叔好’,‘阿姨好’,受到别人照顾时一定要说‘谢谢’。久而久之终于有一天,没等我开口,他已经开始自己主动打称呼了。而我一个亲戚的孩子,从小没人教育他该怎样做,见人从不打招呼,受到照顾也从不致谢。我曾提醒他母亲管教他,可她不以为然。如今孩子见她都不搭理,现在后悔已经晚了。看来,孩子好不好,跟家长言传身教关系极大。

好多事都有正反两方面:比方说教育孩子,如果你认为是对的、对孩子的品德有好处,就一定要坚持,该打则打不用心疼。如果骄纵退让,孩子会步步紧逼、得寸进尺,最终形成畸形的品格,等成了忤逆子后悔莫及。就像前几天被枪毙的药家鑫,看到他在死刑通知书上签字时那可怜的样子,我流下了眼泪,很为他惋惜。如果从小有人教育过他做人的道理,会发生这样的人间惨剧吗?

还有抽烟喝酒都属恶习,对身体百害无一利,在青少年时期家长要严厉禁止。上一课我曾讲过‘至要莫如教子’,如果孩子没有教育好,是做家长最大的失败。不论你现在是高官厚禄多么风光,你没有未来!而当一个孩子完全按照弟子规的教导去做,养成孝悌的根基,家长不必担心他的未来,人生路上定会有无数贵人愿意帮助他的。

家庭教育中千万注意夫妻一定要步调一致,不可一个拉一个打,那样反倒害了孩子,让他不辨是非。不要为了讨好孩子而满足他一切的要求,溺爱的结果是害了他。太容易得到想要的一切,他不会懂得父母的艰辛,由此纵容了孩子的自私和娇气,最终害了他。

做家长的都希望孩子一生快乐幸福,可有句话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如果此生注定要经受磨难,你希望他早些承受还是晚些?我认为应趁着年轻身体好时多承受一些,总比老了再磨难好些。

现在人找对象都说要‘门当户对’,何谓‘门当户对’?不是钱财,不是官爵,而是这个家庭的‘家教和德行’。一个有德之人和一个无德之人即便结合了,因其世界观和人品德行截然不同,不用多久就会分开。这也是所谓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找伴侣要看此家父母的德行和家风。

孩子幼小的心灵如同洁净的水,当滴入一滴墨水后,马上被污染了,而要使其恢复洁净,不知要花费多少倍的时间和努力?就像某地政府为了发展工业赚取税收,将美丽的山村挖空,掏出地下的矿藏,水源被严重污染,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当地成了癌症的高发地。如今为了恢复河水的洁净,当地政府说将花费60年的全部财政税收,还不一定整理好。糟蹋容易整修难,人心的修复更是如此。所以为人父母的要时刻克制自己不良的言行举止,以防孩子受到污染。

人的意念不但可以传递给别人,还与天地万物感交。我们有时会看到自己的周围有些家庭的孩子非常有礼貌,家庭成员之间团结友爱、其乐融融,连家里养的花草都繁茂昌盛;也会看到有的家庭伦常颠倒、长幼无序、子女间互相敌视缺乏爱心,家里常常硝烟四起,搅得左邻右舍鸡犬不宁,连养的花草也蔫头耷脑。如果了解一下这家家长的修养和为人,就明白这与主人的德性有关、与此家是否奉行孝悌有关。从花草的状况,还可以看出一个企业的德行。我司不管养什么,哪怕一棵小草也枝繁叶茂的。

我国目前有着全世界数量增长最快的大学生,但由于早期教育理念的严重缺陷,整个社会重文凭、轻道德,重知识、轻能力,重教化、轻人格的风气盛行,结果是塑造出太多人格扭曲的所谓‘精英’。他们聪明、勤勉,但功利、狭隘,健全的体魄下隐藏着一颗自私冷酷的心。由此造成整个社会信任缺失、价值混乱、道德沦丧,人人没有安全感。其责任在国家、在长辈,因没人以身作则教给他们正确做人的道理。

林则徐著名的‘十无益’中说“行为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当一个人违反孝悌对长辈无礼,高傲冷酷时,学的知识越多对社会的危害越大。如当今的高科技犯罪,你不得不佩服他的智慧,但却用错了地方。

我多次去过日本、韩国、加拿大和美国等地。无论城市还是郊区,所到之处一尘不染,稍微脏一些的地方是唐人街。看看如今我们周围的环境,尘土漫天、垃圾遍地,是不是中国人天性喜欢肮脏?邻里之间没有爱心,自己家里蛮干净的,却把垃圾推到外边污染他人。地方官们也不知都在忙什么?中国的农村,建国60多年几乎没什么变化。道路狭窄,垃圾遍地,从无人组织村民主动打扫一下卫生。

孔子曰“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我国人应该明白自己错在哪里?通过学习正确的人生道理,痛心反省自身的过失并努力改正,这才是真正的智者、勇者,相信没人会耻笑真诚的忏悔者,所说“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人心善,风调雨顺;人心恶,灾害连连。最近天灾人祸越来越多,程度也越来越重。天地的异象告诉我们:人类如果不一心向善、改邪归正的话,即愧对列祖列宗的期望,更逃不掉毁灭的下场。

如今的恶劣的人文环境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可该怎么办?大环境我们管不了,但决不可推波助澜,自暴自弃。要从我做起、从小家做起、从我们企业做起,尽微薄之力改造环境。把对家人的爱,扩展到全人类和大自然,把正义和良知传播撒在我们周围,逐渐影响社会。虽然我们的力量很薄弱,但总可以抵消一些恶行,改变污浊的环境。

下面开始学习弟子规‘出则弟’部分。

二、出则弟(悌)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解:当哥姐的要爱护弟妹,做弟妹的要尊敬兄姊。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

当父母的是不是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人生路上能得到贵人的帮助?那就教给孩子礼貌,这比让他拿高分更有价值。孩子在社会上一定会受人欢迎,有人疼爱;如果孩子没有礼貌,不但不会遇到贵人,还有遇到很多莫名其妙的阻力和困扰。

法照禅师曾经写了一篇描述兄弟情谊的词:“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兄弟姐妹好比同一棵树上结的树枝,不要因为某些语言伤害彼此,当我们成年后每次再见到兄弟姐妹发现都有些变老,当人生之路快要走到尽头的时候,要好好珍惜今生为兄妹的这段缘分。兄弟姐妹一起居住要互相忍让,不要因为一些小事惹起争端,当兄弟姐妹有了孩子后,他们又有兄弟姐妹,上一代兄友弟恭的样子会留给儿孙做榜样。

俗话说“兄弟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兄弟姐妹本是一母所生,一奶同胞血浓于水。本应兄姐爱弟妹,弟妹敬兄姐,这样父母百年之后,可安心自己的后代子孙能互相照顾,不至于老死不相往来。有的子女间长幼无序互相仇视,关系不如外人。这是谁的错?做家长的是否教育过子女‘兄友弟恭’的道理?做父母的是否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往往越是娇惯的孩子越不孝父母,在兄弟间恃宠而骄、飞扬跋扈。他的老年一定凄惨,因为当一个人不孝父母、不尊重兄长时,他的儿女们看到了会照样去学,兄妹间也会没有礼貌、恃强凌弱、以大欺小,最后相互仇视没了亲情。如此恶性循环,子孙们也绝不会孝顺他,这就是报应的轮回。

讲则小故事:一对老夫妻只有一个儿子非常疼爱,后来丈夫死了,母亲千辛万苦抚养儿子长大,又给他娶了媳妇。可一起生活一段时间婆媳后感情不睦,婆婆被迫离开了儿子自己孤独生活。后来媳妇生了儿子,婆婆非常想去探望,但碍于面子没去。这时有人谗言告诉母亲“媳妇说亏了婆婆走了,不然老不愉快还生不了儿子”。婆婆听了大怒,奔向墓地想自杀来证明自己。这时有个神仙现身劝解,但母亲充耳不闻死意已决。神仙说‘这样吧,我做法烧死你的媳妇和孙子,替你出这口恶气’。母亲顿时感觉心如刀割,大梦初醒幡然悔悟,请神仙无论如何保佑儿媳和孙子健康。这时儿子和媳妇听到消息心痛欲裂,飞奔而来跪在母亲脚下忏悔道歉,母亲最终原谅了儿子。

亲人间的误解很可怕,会酿成不可挽回的祸患。

孝经里有段重要的教诲“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理顺,莫善于悌”。我公司员工们亲密无间,年少的对年长的都以哥哥姐姐称呼。每每看到你们相互间长幼有序、热情互助的景象,我打心眼里感到欣慰:一个奉行忠孝家风的企业,一定会兴旺昌盛。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min)

解:与人相处不要计较财物,没有纷争怨恨自然无从生起。言语行为上能处处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和言爱语便不会引起怨恨,美好柔和的言语听者一定都欢喜。

很多家庭大多因计较钱财而发生不睦,如今的年轻人更是将亲情弃之不顾,‘利’字当先。却不知金钱买不到亲情、友情、健康和时光。而当一个人过于重视钱财而忽略了亲情,即便得到了他本不该得到的钱财,也将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很多亲兄弟,父母尸骨未寒就分割财产,如果自己的欲望达不到,立马翻脸六亲不认,甚至拔刀相向。

大家看那‘利’字,是禾苗与镰刀的组合,说明利益要用武器去获得,充满了血腥的杀戮。要知道亲情和友情是金钱买不到的。不能为了微不足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金钱,抛弃亲情友情。亲人间那种骨肉相连的情感,难道不如那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铜臭?做人一定要明白孰重孰轻。不能最后得到了金钱却失去了亲情。

而引起冲突最主要的因素是语言,口无遮拦会导致烽烟四起,忍让一时则怨愤自灭。如果我们认识到每个人一生的财富都是命中注定,就不会因钱财与兄弟发生口角以至纷争了。俗话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既然命是定的,如想改变它,一是行大善,一是做大恶。

老子说“厚德载物”。当一个人通过施舍钱财积累了德行,他的福报自然会降临;否则一味地巧取豪夺,因其德薄褔浅承受不住得到的一切,即便得到还会引来灾殃。礼记说“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要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做人要谦恭。当一个人财富过多时,应懂得施舍以积累德性,不然为富不仁过于贪吝,家道终将衰落。‘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一个没有爱心每天生活在患得患失中的人,不会幸福的。当你的孝悌之心生起之时,天地万物都会震动,周围的一切将逢凶化吉变得顺畅。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解:不论吃饭还是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要长幼有序。年长者在前,年幼者在后。

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从小培养,俗话说“三岁看到老,七岁看终生”。现在很多年轻人没大没小,不懂谦让礼貌。这其中有家长言传身教的失败,也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如乘车时抢座位、不给老人孩子及孕妇让座、排队时插档、开车时抢行等。这些行为让人不齿,也让我们为此人惋惜。每个人都有不太好的习性,如果不加控制的话,会牵引自己堕落下去,人要比动物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能任意妄为。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狂妄无礼的人在人群中无法立足,没有人愿意帮助这样的人,一生注定不顺。我九十岁的老父亲出去买东西见到一个年轻人不排队,我父亲劝他一下,马上恼羞成怒,张嘴骂我父亲还要动手打他。此人可说禽兽不如!这个孩子的家长没教出懂人事的子女,可说他一生非常失败,也许这个家长本身就根本不懂尊老爱幼的道理。除了家长的失败,如今的教育大纲只抓分数,忽视学生德育教育,也是使整个国民道德水准沦丧的主要原因。

讲个小故事:有个医生草菅人命,阎王爷很生气把他打入了十八层地狱。如果他懂得‘过能改,归于无’的道理真心忏悔,可能就离开地狱重新托生了。可他本人没学过弟子规,错了也不认错,在那跺脚发脾气:“我也不是故意的,只是不小心罢了”。突然底下有人说:“别跺了,把灰都跺到我身上了”!他吓了一跳,十八层不是最低的吗,怎么下面还有人?他说我是干医生的,草菅人命堕到了十八层,你是干什么的,怎么堕到了十九层?底下的人说“我是做老师的”。医生断人性命堕十八层,老师断人慧命堕十九层。不给学生一个正确的观念,会影响他的生生世世,其罪责比杀生害命还严重。所以做老师的,绝不能为了金钱而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那会耽误孩子的一生。

一个孩子从小很懂礼貌长幼有序,对他人生必定有好处,因人人都愿帮助他,定有贵人相助的。所以与抓分数成绩相比,什么才是真爱孩子?首要是注重孩子品德的教育。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已即到

解:长辈有事呼唤人时,应代为传唤;若那人不在,自己应主动询问是否可以代劳,并代为转达。

要养成长幼尊卑的态度,不逾越礼数。对长辈要适度热情接待,但不能过于热情太随意,反倒会导致尴尬局面。书经中说道“满(自满)招损,谦(谦虚)受益”,说明谦虚无往不胜。要明白自己的才能是从小到大多少亲人友人提携帮助的结果,要懂得感恩。忘恩负义之人必会受到人们的唾弃,如过街老鼠般惶惶不可终日。

如今人们对他人的事大都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热情帮助别人做好事的越来越少了。其实多做点事累不死人,还会为自己积累丰富的经验。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解:称呼比自己身份高和年长者时,不可直呼其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个老人不是指如今的老人,是指古圣先贤们,他们会告诫我们正确做人的道理:做人不能长幼无序任意妄为。弟子规就是先人留给子孙的人生宝典,学好做到弟子规,保你人生无忧、诸事顺利。

欧美国家有对长辈直呼其名的习惯,这不值得效仿。国外老人大都晚年凄凉,儿女很少来往,更别提几代同堂了,哪享受到我们国人的天伦之乐?平日里看见长者要主动问候,不能漫不经心。即便自己没有这个用心,也容易被人误解你傲慢无礼。如今很多年轻人很少教,称呼年长者‘老东西’‘老家伙’,请问哪个人敢说自己不老?喔,也许有人不等到老就已经没了呢?

握手时要掌握顺序:长辈先,晚辈后;上司先,下司后;女在先,男在后。要看着对方的眼睛,以显诚意,不能游离不定。力气不要太大,也不能太小;时间不宜过长,也不能敷衍了事。自我介绍时,晚辈先说,长辈后说;下属先说,上司后说;男生先说,女士后说。递名片也要双手递上,对方直接阅到为宜。接到名片后最好及时放入包里,不能用名片比划和写东西,不要随意丢在桌上,对方会很在意汤汤水水洒在上面。轻视他人的名片等于轻视对方本人,如有合作必泡汤。

很多人喜欢炫耀自己的才能,岂不知有句话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们每个人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千万不要班门抡斧惹人嘲笑。其实越是有地位有财富的人,做人越是谦和礼让,人们敬重的往往是此人的德行高尚,而不是他有多少金钱和多高的地位。

路遇长 疾趋揖(yi) 长无言 退恭立

解:路上遇见长辈时,要即刻迎上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有事,即退在一旁恭敬等候。

这方面请大家说说自己平日里是怎么做的?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懂尊老爱幼、唯我独尊、口无遮拦、胡言乱语、做人浅薄无知,玷污了人的伟大称呼。很多年轻人不懂礼数,估计是他的家长没给他好的榜样。人刚出生时大脑的重量平均为330克,是成人的四分之一,到两岁时已长成三倍,到七岁时是成人的90%。不要以为小孩子子什么不懂,其实他什么都懂,此时养成的生活习性,将伴随他一生。俗话说‘三岁看到老,七岁看八十’。一个品德低下的父母,恐怕教育不出懂礼貌的好孩子。

很多人在外工作难得回家,回到家一放下行李就跑出去会见狐朋狗友,忙得不亦乐乎。不知道父母好久未见你,多么想你,有多少话想跟你说?而你行色匆匆根本不给父母说话的时间。他们想说的话太多,需要沉淀,需要给他时间慢慢等待。如果他们真没有话要交待了,你再退出不迟。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猶待 百步余

解:古代时的礼节:不论骑马还是乘车,路上遇见长辈都应下马或下车问候,并等到长辈走远至百步之外,自己才可上马离去。

如今没有骑马坐轿的了,但遇到长辈或上司时,还要懂得礼数,不能高高在上傲慢无礼。如正在打电脑就应停下来打个招呼,不能让长辈等待很久。送客时,要等待客人走到看不见了再回去。很多人马上就离开,让人感觉好像不欢迎似地。其实重点不在做法,而是意境,从中可以体现对别人的尊敬。人与人相处要有情有义,敬老爱幼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已被我们丢弃很久了,想想我们每个人不是也有老的那一天?尊敬老人也是在尊敬自己的未来。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解:与长辈同处时,长辈者站立时,晚辈应陪着站立。待长者坐下招呼晚辈坐下时,晚辈才可坐。

不能先于长辈大大咧咧坐下,要比长辈晚些坐下。一熟人的孩子从小在国外长大,没有受过这方面的教育,他父母也欠缺礼节,大家出去吃饭时他总是第一个抢好座位,令他父母很难堪。如果长辈让你坐时也不能坚决不坐,导致长辈需要仰头看你很累的。重点还要有礼貌的心态和待人的礼节。如今大家不懂得教育孩子如何待人接物,家里来了客人或者随意打个招呼,或者躲在自己屋里不出来、连个招呼都不打,让人感觉此人家孩子缺少教养。做父母的首先要给孩子做个好榜样,迎来送往是最起码的礼节。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解:与长辈交谈时,声音要柔和适当,回答的声音要低些,但如果低到听不清楚了也是不恰当的。

也许是从小受的家庭影响,我们家人说话都很大声好像在吼。我兄长跟我父母吵架时吼叫的声音整个楼层都能听见,邻居跟我打听,我羞得无地自容。学了弟子规后更为这样的家庭深感羞愧。我本人也有这个毛病,一生气声音就高八度。如今知道自己错了,今后一定要努力改正。跟长辈说话高声大嗓是没有礼貌的行为,也是缺少家教的表现。出门在外看到有人在公共场所不顾周围人的感受大声喧哗,感到非常厌恶,可自己有时也不自觉这样做。请大家换位思考,在公共场合一定要注意公德,多考虑别人的感受,不要给旁人添麻烦。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解:有事要到长辈跟前时,应快步向前;而告退的时候,应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不要风风火火毛毛糙糙,举止稳当一些才不至于失礼。当长辈问话时,眼睛不可东张西望左顾右盼的。

很多人有这种毛病,说话时不看对方的眼睛,滴流乱转,给人一种贼眉鼠眼奸猾的感觉。不敢坦荡面对的人,要么是心中有鬼,要么是心虚缺乏自信。如今人们忙的不行了,其实看电视电脑所浪费的时间不少。当一个人看电视时,他的大脑与被隔绝了96个小时的人相似。特别是孩子,看电视过多会造成多动、睡眠不安、消化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等毛病。当他大一点时会有放纵情欲、手脚不灵活、暴躁易怒、易疲倦、懒惰等症状。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解:对待他人的父亲(如叔叔、伯伯),应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孝顺恭敬。对待他人的兄长,要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要想到他人的父母养儿育女很不容易,理当敬重;邻里乡党看着我长大,有恩于我,应当成自己的父母般敬重。他人父母即我父母,他人姐妹即我姐妹。作为晚辈,做人低调多出些力,对他将来必有益处。伤害他人的父母,如同你的父母被人伤害你作何感想?

很多人一生很努力,但结局就是不如人意,究其原因就是不懂做人的道理,走了弯路。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不懂得礼貌无法立足社会。弟子规还说‘但力行,不学文’,指光去做,却不学圣贤教育,不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诸如‘孝、悌’,‘道人善,即是善,扬人恶,既是恶’等等,一定要明了道理,再真正做到,就可避免许多误会和错误的发生。

我们算一笔账:一个人如果能活80岁,除去20多岁前的学习阶段,再除去50多岁后退休的阶段,真正可为社会做贡献的时间只有三分之一,其它时间只在消耗社会资源却没有付出。即便这短短的三分之一,除去吃饭睡觉和休假,真正工作的时间只有十年不到。那我们该怎样去充分利用、才不愧对这短暂的为社会贡献的时间?通常人们认为人老了就没用了,其实不然,如果把自己的经验教训和生产技能传给后人,老人一样可以发挥余热,为家庭和社会做贡献的。

西方人的规律是“童年是天堂;中年是战场;老年是坟墓”。中国人的规律是“童年积福德;中年造福时;老年享福报”。如今人们羡慕那些早年成名,大富大贵的人,岂不知这是为自己埋下祸患。看看那些影星明星,有几个好下场?媒体推波助澜催人毁灭,也是在作恶。

老人说“少年得志大不幸,老年享福才是福”。当自己没有积累德性时,太早承受过多的物质享受,会被压垮的。比如现在很多富二代,本来好好做事不会有什么事,结果家长溺爱孩子给予他太多的物质财富,把他压垮了。孩子如果明白这些道理,会恨自己父母的。请大家回去改变一下以前对孩子的做法,让他‘习劳知恩’。

希望大家从今后修改错误言行,做个符合五伦大道的好人、善人,一定可以得到龙天鬼神的庇护和保佑,人生将会顺利。也许有人会说“既然中国奉行儒释道教育,清朝怎么会灭亡?”的确,如果清朝持续奉行德育教育的话,不会亡国,可能如今还是清朝的天下。可慈禧太后人品很差,她看到书中讲到的孝悌之道,感觉都是在骂她,因此下令皇家废除太学教育。当权者思想堕落不奉行道德教育,国民自然人心涣散,国家势力逐渐削弱,由此引来了贪婪的强盗,最终丧权辱国。

其实慈禧太后灭清也是因果报应。她祖先叶赫那拉氏就是被努尔哈赤灭族的,叶赫那拉部落首领临死前对天发誓:叶赫那拉氏家族即便剩下一个女人也要复仇!真是冤冤相报何时了,鼎盛的清朝由此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屈辱的时期,长袍马褂和男人头顶的大辫子,成了当时中国人独有的猥琐形象。

孟子说“一个人首先自己侮辱自己,别人才来侮辱你”。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也是如此。我司各部‘弟子规’都已上墙,希望今后只要有时间,各部经理多带领员工读诵,最好能背下来。我们每天对照‘弟子规’检查自己的言行,久而久之定有成效。

 

好,时间到了,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