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
第一课:弟子规(孝)
2011-05-28

第一课、各位同仁、兄弟姐妹们,大家下午好!   2011-5-28  14:00  大连第六中学

首先感谢大家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参加弟子规的学习。有人说,你办班大家不敢不来,听了这话我很难过。人不学不知礼,就像1+1=2,如果不学你会懂?当一个人不懂理时,行为举止如同禽兽,会做许多坏事错事。忙碌一生回首往事时,发现人生留下了许多遗憾和悔恨。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珍惜学习的机会,所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你用点时间学到的是正确做人的道理,懂得了是非对错,今后你就不会犯错,你的人生从此一路顺畅充满阳光。

平日里我们老是说,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其实人类何止五千年?此前地球上曾有过多少次人类世纪的再生与毁灭?只是有文字记载以来至今大约五千多年。我们伟大的祖先诞生了如饶、舜和孔子、老子、孟子等圣贤之人。他们从纯善的本性中悟出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怀着对子孙后代深深的爱,将悟出的真理著书立传流传于世,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如‘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和‘三字经’‘弟子规’‘孝经’等。这些惊天地泣鬼神的至理名言让我们后代子孙受益无穷。

远在唐朝,我国无论是文明程度还是农工生产,各项发展都处于世界的前沿。中国从皇室开始奉行佛教、儒教、道教的伦理教育,人们从小就懂得大圣先师关于忠、孝、悌、信、礼、仪、廉、耻的意义。那时的中国真是太平盛世,各国朝拜的使者云集西安,向中国学习各种礼仪和农工技术,并将其带回祖国让他们的国人受益。那时的中国才是真正闻名世界的“礼仪之邦”。

而如今我们的瑰宝却变成了日本和韩国人从小必学的教材,他们对孔孟之道的尊崇恭敬大于国人。人人按此标准来做人、做事。反之如今的国人却成了不懂礼貌、不讲卫生、无视礼仪的代名词,在国外的名声更差。很多游览胜地首次出现了本国文字以外的中文警示:‘不许乱扔垃圾,不许随地吐痰,不许大声喧哗’。我国游客在外丢人现眼,我看了感到非常羞愧。

可能很多人会说这是贫穷造成的,而我认为这与穷富没有关系。日本战后经济发达旅游业盛行,但在国外旅游时却看不到日文的警示。因日本人非常注重道德礼仪,认为给别人添麻烦是最丢人的事。我曾在一个日本居民小区生活过,所到之处一尘不染。大家推举热心人管理事物,小区所有人必须服从。公休日大扫除人人参加,没有一个逃避劳动,如有事不能参加也要请假。他们认为,家门口有垃圾是自己的耻辱,会被大家唾弃的,人人都努力维护在他人眼中的美好形象。我这样说,与政治无关,他人好的地方我们就要学习。

大家再看看我们居住的小区:遍地狗屎和许多从天而降的垃圾。人们好像糟蹋的不是自己生活的地方,给他人添麻烦认为是理所当然。实在不知人与人之间到底有多大的冤仇?怎么忍心破坏自己居住的环境?

中国的农村大家去过没有?到处都是垃圾,人们完全视而不见,宁肯把时间花在打麻将赌博上,却对这举手之劳从不愿伸手,好像生活在脏乱的环境中是天经地义的。或许,人们在潜意识中把自己与猪狗当成了一类。如果有外国人想去参观,必须提前申请,县长会让村长安排当地人打扫一下。看来他们也知道这么脏丢人现眼,可为什么平日里就不能收拾干净呢?城市的工厂,一尘不染的大多是外资企业。中国的工厂脏乱,被认为是理所当然。

曾有国外代理到我公司访问,一进门就很惊讶地说‘这儿不像国内企业’。我听了很不好受,难道中国人天性喜欢肮脏?怎么干净一点就会被认为不是中国人所为?我们常可看到有人当街吐痰,其实那是人类的排泄物与粪便无异,应该稍微避人才对。日本的街道不设垃圾箱,因为人们会把它放入包里带走。如今的国人一点羞耻心都没有,这不能不说是个悲剧。如车上不给老人孩子孕妇让座、为了一个座位可以大打出手、过马路不看红绿灯、买东西不排队、上电梯争抢等等……

去年我司曾举办过一次‘弟子规’学习班,刚开始有些员工可能是迫于无奈不得不来。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和了解,大家心灵受到了深深的触动,许多人流下了痛心的眼泪,重新反思自己的人生,寻找迷失的原因,并开始修改错误的言行。

可能很多人认为弟子规应是童蒙时期的教育。没错,我国的教育大纲也说“德、智、体全面发展”。可回想我们的幼儿时期,学校何曾有过德育教育?很多人上了大学还要教他幼儿时期就应该懂得的最基本与人相处的道理。其实这些道理不但本人不知,为人父母和为人师表的又有几人懂得?所以说,我们今天不是在‘上课’,而是在‘补课’,补我们从小到达缺失的必修课!

同作为生灵,人之所以与禽兽不同,是因为人懂得忠孝悌信礼仪廉耻,不会像动物般为所欲为。“弟子规”集中了古圣先贤教诲之精华。其中细举做人的道理,小到穿衣戴帽接人待物,大到成圣成贤立足社会。那是伟大的圣哲经过几千年的时光磨砺总结出的人生哲理精髓,是对任何人永远适用的真理。就像太阳,虽然古老,但每天都是新的,她照耀大地给予我们光明和希望。非常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遭到了史无前例的惨烈破坏,我们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德行的培养。

几千年的历史证明,优秀的德育教育,可以唤醒人们的良知,是维系社会安定的强大力量,是国家繁荣兴盛的基石。

何谓道德?

认识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此之谓‘道’;

教导人类如何顺应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越地做人,此之谓‘德’。

何谓五论大道?

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何谓道义?

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德、兄友弟恭、朋友有信。

这些就是构成幸福人生的五大要素。

说则小故事:曾有一人请仙人带他去地狱看看。此刻众生正在吃饭,因筷子太长,人们为了争夺食物而打了起来;然后又带他到天堂看看,那里的人们都用筷子将食物喂给对方,大家其乐融融。

请问地狱何在?就在我们的一个恶念之中;天堂何在?就在我们的一个善念当中。这就是地狱与天堂的区别!

而当一个社会失去了伦理道德会是什么结果?人伦关系颠倒、家庭婚姻不和、子民道德沦丧、自然灾害频繁、国家动荡不安。我们伟大的祖先爱惜后代子孙,洞彻了天地宇宙与人的关系,明了因果轮回报应的真相。把这些真理著书流传给后世,就是为了让我们免于灭绝。而我们这些不孝的子孙不懂得珍惜,把这些宝贵的精华弃之若履,随意糟蹋,辜负了先人一片泣血爱心,真是惭愧之至。‘弟子规’教给我们如何获得幸福人生,如何养成仁慈博爱的胸怀,如何顺应伦理道德走一条光明大道,我们要懂得惜福啊!

 

下面我们开始弟子规的学习。

弟子规第一句是:至乐莫如读书至善莫如教子

人生最大的乐趣不过于读书,因书可以教给你很多人生的道理和学识(当然不是宣扬不良风气的坏书);最善的行为不过教育好子女,因为子女是你生命的延续,也是社会的未来。当子女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说明你的人生是成功的;反之如果你给社会造出一个为非作歹的坏人,你的人生就是失败的。做父母的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你的优缺点会在他身上都得到淋漓精致的体现,父母教育儿女成功与否由此可一窥全貌。

总叙: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言 汎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弟子规共为六部分: 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余力学文。本文以三字一句浓缩的文字,将为人子弟在家要孝敬父母、友爱弟妹;出外时要言语谨慎、遵守诚信;与大众相处要平等博爱、远离小人、亲近仁德之士等有关礼仪规范做了演述。当所有这些都做到了,有多余的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各种技能。很多人可能苦恼不懂得怎样教孩子,请多读圣贤书,我们可以请出历史上百位圣贤来帮你教育孩子。

一、入则孝(百善孝为先)。

一生中对我们恩情最大的莫过于父母,从怀胎到出生、从养育到教育,为我们付出许多的心血。请问那个做父母的对孩子付出时要求回报?这种不带功利性的付出,在佛语中叫‘慈悲心’。而孩子对父母呢?由于一直受到照顾感觉理所当然,并没有感到自己应尽赡养父母的义务。

下面请父母亲已离世的同仁举手,请问你的心中有没有遗憾?比如过去曾惹父母生气或让他们为自己担忧,却没有向他们道过歉。如今想说‘对不起’而已没机会了。

祝贺父母双亲尚健在的同仁,你们还有机会尽孝,还有机会让他们为你荣光。希望不要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人间悲剧上演。

如今的孩子大都以自我为中心,常与父母发生冲撞,不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试问,一个不爱父母的人会爱他人吗?我们都有儿女,上行下效,当你的儿女不孝你时,不要怨天尤人,这是自作自受。如我们培养的孩子有孝心和仁慈心,生活中自然懂得爱护和帮助他人,也定会受到周围人的喜爱,这样的孩子你是不是非常宽慰放心?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解:父母呼唤的时候,要立即应答,不能慢腾腾很久才回答。父母要你做的事情要马上去做,不要偷懒拖延。其实从这些小事上都说明你孝顺的程度,我们将来也会为人父母,是否希望孩子懂事孝顺?最好在怀孕时就对孩子进行胎教,多读弟子规给他听,那这个孩子一出生就带着慈悲的智慧与好的德行。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解:父母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戒时,要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让父母伤心,应心悦诚服地接受。

因父母有多年的生活经验,可成为你的借鉴,让我们少走弯路。曾看过很多电视节目,问他最崇拜的人是谁?大都是什么明星名人,很少有提及父母的。电视真是污染道德和视觉,请问是谁养大了你?是那些明星吗?做人特别是女孩子要懂得洁身自好,增强免疫力,不受诱惑,不放纵欲望。很多女孩子不自爱,被人引入歧途随意堕胎。在身心备受伤害的同时,也让你的父母为你痛心蒙羞。而堕胎是杀生,那是堕地狱的恶报。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解:照料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中的黄久龄在冬天为父亲温暖被窝,在夏天为父亲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要先探望父母,并问父母安好。晚上回来将一天的情况报告父母,报以平安让父母安睡。

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四世同堂可以这样做的,但时常嘘寒问暖去看望问候父母还是必须的。而且你这样做了,孩子看到也会跟着学,所说‘身教重于言教’。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解:每次外出都要禀告父母去向,回家后禀告安全归来,让父母安心。平日起居作息要有正常规律,不要经常更换居住地和从事的工作,既然立下了志向,就要努力去完成不可见异思迁。

居有常指每天生活要有规律,尽量不要熬夜,因11点以后睡觉很伤身体。特别是很多孩子上网有瘾,导致玩物丧志荒废了学业。孩子在没有定力时,大人要为他把关,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他沉迷于网游不能光埋怨孩子,大人罪不可恕。

业无变,俗话说‘人过四十不学艺’,很多人稍不如意就更换工作,把以前好不容易积累的人脉经验等资粮都丢弃了。要知道在一个新单位重新建功立业要有多难?等于一切都从头开始,好了算你走运,不好后悔莫及。

居有常 业无变,也包括婚姻生活。现在的离婚率居高不下,这种变更尤其让父母替你担忧。请问五伦关系中,哪个关系最为重要?夫妻关系。为什么夫妻关系最重要?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组成,而夫妻是组成家庭的细胞。夫妻关系亲的家庭,往往兄弟姐妹间子女间也能和睦相处,带给孩子的心灵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夫妻关系不安定,孩子大多性格孤僻,会导致许多问题的发生。通常一个家庭‘父严母慈’是绝配。

离婚对于孩子是一辈子的伤害,受苦的还有双方的老人,更会带动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今监狱70-80%的人来自于离异家庭,童年带给他们的伤害是终生的。所以家庭稳定至关重要,选择人生伴侣时要睁大眼睛。

有人提议让我多谈谈怎样选择终生伴侣?‘慎于始’,开始时一定要慎重,从相识到相知,从相惜再到相爱,此阶段要多方考察,包括对方的父母。其实选择终生伴侣,不但对女生,对男生也非常重要,该如何选择呢?

1、是否孝顺父母?看他对自己的父母是否尽孝?对兄长是否尊重,对弟妹是否爱护。如只对你好,那必是有所企图,就要慎重决定了。

2、做事是否有诚信,是不是愿意撒谎?

3、有没有责任心,对集体对他人是否负责任?    

4、有没有骄奢淫逸的恶习,是否私欲太盛?

骄:骄傲自大,为人尖刻,自以为是,这种人贵人远离,小人亲近。

奢: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养成了奢侈浪费的习惯不好改。

淫:沉迷于酒色会导致家庭不和,社会动乱,殃及后代。而玩物丧志也是不可取的。

逸:当一个孩子得来太容易时,就会养成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的恶习。‘习劳知恩’,要让孩子多参加劳动,知道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懂得感恩。

当你发现对方不合适时不要试图去改变,因人成年后世界观和性格已然养成,除非遭遇大的挫折不然很难改变。很多过来人会说:因为误解而结合,因为了解而分开。什么狗屁话?对人生大事多么轻率不负责?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解: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妄为擅自做主,如果任意妄为做事不禀告父母,出了差错让父母担心。这样做有损为人子女的本份,是不孝的行为。

古代都是父母包办婚姻,现代人说那是旧风俗。有句话说“知子莫过父”,说明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什么人可与孩子厮守终生,也就是所谓的‘门当户对’。那时离婚率非常低,离婚被看做家族的耻辱。

可如今的年轻人,选择终身伴侣这样大事也不跟父母商量,不听父母的劝阻擅自决定。有句话叫做‘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未来不得不吞下轻率选择的苦果。有句话叫“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很多女孩子为追求表面的风光时髦,被花言巧语所迷惑,不冷静去甄别对方的人品,结婚后大呼上当,一步错百步错悔之晚矣。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解:公物虽小,也不要私自隐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了公物就是品德缺失,父母知道了,一定会感觉耻辱和伤心的。

现在人很爱钱,但有句话叫“君子爱财,取之以道”,不能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一会触犯法律,二给家人丢人现眼,让父母蒙羞。而且,人生幸福与否跟钱没有多大关系,如今的人比过去有钱多了,但做事缺德、生活堕落、诸事不顺、几乎没有善终,说明钱买不来幸福。

如今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宣称,死后把财产全部捐出不留给子孙。很多人不理解,认为他太狠心了,其实不然,那是大爱啊。他用施舍来积阴德,留给子孙的功德必定庇护后代一生平安如意。其实钱财并不仅属于自己,还有天灾人祸、水火盗贼、不肖子孙都在等着消耗呢。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解:凡是父母所喜欢的食物(包含物品),应该尽力准备。而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去除掉,包括不良的习气。

如今的人们很重视胎教,过去大家都不懂,把不好的毛病传给了孩子。为人父母者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特别是怀孕期间,不要给孩子立下不好的榜样。父母的价值观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很多人希望孩子平安幸福,大富大贵。但其实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

什么是乐?有钱并不是乐,因欲望永无止境。那些为富不仁者人格穷得只剩下钱了。很多大富的悭吝者大都是这种下场:

1、超负荷累死;2、触犯国法入狱;3、身体报废生不如死。

什么是乐?知足常乐。事业家庭兼顾好,乐善好施者,才是真的幸福。

什么是贵?人敬则贵。当官有权者,如果不为人民谋福贪赃枉法的话,则会遗臭万年。

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做个被人尊敬的人,才是尊贵的。

老子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说明善恶有报的道理。平安幸福的条件是:知足常乐,身体健康,助人为乐,父母健在。我们希望父母以我们为荣,伴侣和子女以我们为傲。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解:我们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如身体有病或受伤了,会让父母为我们担忧。还要注重道德品质上的修养,不做伤风败俗的坏事。如果做人品德有缺失,会被人唾弃,也使父母因你而蒙受耻辱。

保持身体健康也是尽孝的重要方面,过多食入蛋白质和脂肪,会让身体呈酸性,(人身体呈弱碱是最好状态)就需要必须不断分泌碱来中和体内的酸--碱就是钙--钙从骨头中来--骨头是肾的支柱,当一个人肾虚、也就是身体呈酸性时,易患各种疾病。如今的动物都被喂食了有毒的激素和瘦肉精,吃了催生的动物肉,会造成小孩子早熟,也就是侏儒症,还有各种奇怪的绝症。那些高脂肪和添加了激素的食物真是害人不浅,少食为宜。

当我们发脾气时照照镜子,自己那张脸是不是很难看?生气过后会感觉浑身无力。当动物被屠杀时,它也很恐惧和愤怒,分泌出的肾上腺素含有大量毒素,人类吃了会怎样?饲养动物要大量砍伐森林,地球的肺越来越少。最终造成水土流失、臭氧层被破坏、气候异常灾害频繁。如果大家不吃或少吃肉,现有土地生长的谷类足够人类吃饱饭。

而且很多人不注意身体卫生,暴饮暴食,少运动、营养过剩是患病的主要原因。很多人生病不上班还感到理所当然,其实那是给企业和他人添麻烦,是丢脸的事。

当一个人德性缺失时,会做出有害社会的事,而最为你蒙羞的是父母。他们会觉得在人前抬不起头来。俗话说:‘自古忠臣出孝子’。一个孝子绝不会做让父母蒙羞的坏事,一定会安分守己忠于职守,努力扬名于世,你的双亲也因你的成功在人前扬眉吐气,满面春风。因此,做好本职工作,也是孝道之一。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解:当父母喜爱我时,孝敬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不喜爱我时,我还能孝敬父母,这才是难能可贵的大孝。

如今国家推行独子政策,使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出生后一直在宠爱呵护中长大,不知感恩父母养育的辛苦。很多大学生除了跟父母要钱时打个电话,平日里从不联系,倒是父母小心翼翼问候他时,还常遭到呵斥。有的父母从农村到城市看儿子,儿子怕被别人耻笑,说是他邻居。真是人伦颠倒,天地不容。如果父母不爱我们,也要努力尽孝照顾父母,这样做很难,但更才显得可贵。

佛经讲,能成为一家人大约是四种因缘:报恩的,抱怨的,讨债的,还钱的。

1、       即便父母对他不好,也无怨无悔地尽孝,这是报恩来的;

2、       虐待父母、忤逆不孝的子女,是报怨来的;

3、       父母费尽心血供养子女,大学毕业就死了一天没有得到回报,是讨债来的;

4、       照顾父母衣食住行很精心,但不爱父母,是还债来的。

这种情况也可延伸到朋友和同事间。如此人突然原因不明地对你发难,那是来抱怨的;此人无怨无悔照顾扶助我,那是来报恩的;怎么帮他也不懂感恩,是来讨债的。

西方有心理师可以通过催眠术让人回到自己的前世,了解与他人间的三世因果关系。所以今后我们再遇到被人误解时,要做还债想,努力修持自己的忍辱精神。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解: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他们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一定要诚恳,声音要柔和,即和颜悦色。

很多人习惯养成很久,不容易改过来。要掌握时机,慢慢进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忠言逆耳,当本人没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没建立对你的信任时,你说他时会被认为是诽谤诬陷,起不到好的效果。

亲有过 谏使更还可体现在企业中,当发现领导有错时,也应规劝。只要你出于真诚,没有私心光明磊落,一定会被接受。我们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即三人中可能有好人也可能有恶人,好人可以做我学习的榜样;恶人可让我对照反省不去犯那样的错误。

唐太宗当政期间有个宰相叫魏征,刚直不阿。他常提醒太宗“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说皇上要时刻体恤百姓的辛苦,不然会百姓造反的。唐太宗对他可说是言听计从,战战兢兢治理着国家。但有时言辞过于激烈太宗有些接受不了。退朝后发狠说“我一定要杀了他!”。皇后非常贤德,马上着盛装跪拜太宗,说“恭喜皇上,贺喜皇上,一定是有明主出现,臣子才敢直言进谏啊”。太宗一听转怒为喜“看来我是明主啊”。后来魏征去世,太宗大哭说“以铜为镜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衰;以人为镜可明得失,吾今失宝镜矣”。从一个企业领导所亲近什么人中,可窥见一个企业领导的人品如何。

亲有过 谏使更还可用在治家中,夫妻间发现对方有不良嗜好时也要善于规劝,不能一味指责,恶化关系。还有兄弟之间,朋友之间。

谏不入  悦谏  号泣随 挞无怨

解: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待适当时机父母心情好时,再继续劝导。如父母仍不接受因难过而痛哭流涕,但还要请求父母改过;即便遭到责打,也无怨无悔,因我们这样做是免于父母陷入不义不仁。

当然现在有很多为人父母者德性很差,可说不配做人父母。稀里糊涂结婚、不负责任地生孩子,不懂得怎样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后代。

亲有疾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解:当父母亲生病时,子女应尽心尽力地照顾,父母所吃的药要先尝一下。一旦病情沉重更要昼夜服侍衣不解带,不离床边地照料生病的父母亲。

父母有病时做子女的要服伺在旁,不要找借口躲避。如果父母已经到了时限,一定要为父母的来生做安排。要知道医生可以治病不可救命,此时要为父母多做布施,如果寿命不到可以换来寿命的增长;如果时限到了,可以让他得到好的来生。

释迦穆尼佛说“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无畏就是帮助别人消除恐惧,没有苦痛。这样做可为病人换来寿命的延长,起码离世时不会痛苦。

丧三年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解;如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在守孝期间常常追思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要力求简朴,绝不可饮酒吃肉寻欢作乐。

不知如今很多人是不懂还是故意的,竟然在父母去世不久即举办婚礼,这纯属大逆不道的行径,必遭天谴。很多人父母在世不尽孝,死后为了面子大操大办,还有花钱找人替哭,真为这样的儿女感到羞耻。‘厚养薄葬’,生时要多尽孝道,死后必须尽到礼数,时时思念父母的海样恩情。

丧尽礼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解:办理父母的丧事时哀戚程度要合乎礼节,不可草率马虎,要表现真诚哀思,如同父母在世一样的恭敬。

如今人们为了面子将父母的丧事大肆铺张浪费,其实父母活着时尽孝才是真的孝。请问在座的同仁谁为父母洗过脚、洗过头?我们要趁父母健在多尽责尽孝,不然他们离开了再后悔为时就晚了。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他们在世一样地恭敬孝顺,要时时想念父母的养育之恩,绝不做辱没父母的坏事。孝经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

祭祀父母时要诚心诚意,不可马虎从事。其实我们做事并不是无人知道,天地鬼神都在看着。无论做任何事,存心是否真诚,绝骗不了天地鬼神。不知大家有没有感觉?当心情好时,做出的饭菜也香甜;而心情不好时,做出的饭无法下咽。说明万物对爱憎善恶都有感应。过去大家不了解事实真相,做了些错事傻事,不知者不怪罪。但今后知道了善恶的标准,就不要再那样做了,要发誓永不再犯。

 

请大家课后熟读弟子规,时间到了,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

各位辛苦了,下课!